产品科普_海迪生官网
西南医科大学开展“灼焰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技术”需要的灼烙器械,目前独家转化在成都海迪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国家药监局备案的医疗器械为“扁桃体治疗器”。目前该技术开展情况:
  • 该技术适用的医疗器械备案/注册数目前仅
    1
  • 该技术推广省市地区约
    28 个+
  • 该技术医院及诊所已开展约
    3000 家+
  • 该技术接受治疗人数约
    300000 人+

烙法治疗扁桃体科普小知识


  • 技术特点

  • 技术优势

  • 临床应用
技术相关产品
器械----扁桃体治疗器,型号为HDS/TCA-1,为了方便施烙,采用了导热率低、并且耐高温及耐腐蚀、性能优于黄金的钛合金材料或医用优质材料。有直颈和弯颈两种形式,根据头部形状分为:CAO1型、CAO2型CAO3型、CA04型、治疗时根据扁桃体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扁桃体治疗器。分别于2016年、2018年通过“扁桃体治疗器”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产品备案及生产备案等官方资质。
预期用途
用于慢性扁桃体炎和增殖性咽炎的治疗;
使用方法
加热其头部至特定的温度,触烙扁桃体游离缘。
注意事项
本产品用于慢性扁桃体炎和增殖性咽炎患者的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禁用。对于口腔张开程度不利于操作的患者、无行为控制能力(如婴幼儿等配合度差)的患者,建议使用开口器撑开口腔操作。
主要特点
1、技术特点:扁桃体烙法治疗技术采用低温刺激扁桃体,通过扁桃体对温度反复的免疫应答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创新物理治疗技术,不吃药、不打针、不手术、不输液;无痛、无创、无副作用。
2、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3、使用人群基数大,3 岁-72 岁患者均可接受。
4、治疗时间短:3-5分钟/次。
5、通过刺激扁桃体,可以提高局部和全身免疫力。
6、无需麻醉,不产生疼痛。
7、无手术禁忌症限制。
8、医疗风险低,实用性强,无创保守治疗,无需手术,有效避免了手术风险。
9、符合国家鼓励的医疗机构开展治疗项目创效益,减少药占比、耗占比的政策。
技术优势
       先进性--烙法治疗扁桃体技术解决了非手术治疗“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扁桃体肥大”及“慢性咽炎”持久难愈的难题。

       创新性--激光、微波、中医传统火烙法等都是基于热效应来达到治疗目的,用“高热”切割,治疗后局部反应较重,一般需用抗生素3-7天。扁桃体灼烙治疗技术采用低温物理刺激,经多次治疗后达到消除慢性炎症、保留机体器官并继续发挥其自身功能,属于无创治疗技术。

       本治疗方案不需要手术,但能逐步恢复机体器官自身免疫功能,相对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扁桃体烙法治疗技术在疗效及预后两个方面存在优势。
临床应用情况
       经西南医科大学数千例临床验证,对慢性扁挑体炎疗效确切、治愈率高。该技术已推广二十余年,累计治愈患者超过数十万例,至今未见不良反应报道。目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等数十家三甲医院及数百家二级医院先后开展了该治疗项目。
临床应用意义
       扁桃体炎是常见病,官方公布的发布率为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22.04%,而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发病率国外为 33.3%,国内为 9.9%-29.9%。
       据临床统计,扁桃体炎所引起的肾炎发病率,占肾炎发病总数的23%-75%;80%的风湿性关节炎。4%的风湿性心脏病与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密切相关;红斑狼疮及硬皮病,有12%以上与慢性扁桃体炎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中,其中伴慢性扁桃体炎占17%,治愈扁桃体炎对糖尿病有较大意义;儿童银屑病(牛皮癣)100% 都有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病毒性心肌炎、细菌性心肌炎患者中,更有30%患者患有慢性扁桃体炎?此外还有扁桃体源蛛网膜炎、扁桃体源小舞蹈症等,被国际医学专家 Mmxcca 提议称这类疾病为“扁桃体脑综合征”。
       扁桃体肥大,会使患者在睡眠时由于呼吸不畅导致大脑缺氧,尤其对儿童患者大脑发育及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提升,家长及患者对扁桃体切除手术接收度越来越低:一是因为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二是扁桃体切除手术费用高,术后一个月内对生活、学习、工作影响大。
       对于高达90%以上的,不愿意接受手术的、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和扁桃体肥大等患者,烙法治疗技术,是替代手术治疗的一种接受度高、临床风险小、治愈率高的保留扁桃体器官的无创保守治疗方法。
联系方式

客服服务时段:9:00 - 20:00
节假日及其他时间段若有怠慢,我们将尽快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012-6563

邮件:cdhaidisheng_cs@163.com

客服服务时段:9:00-20:00

节假日及其他时间段若有怠慢,我们将尽快回复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